小包袱里面其实不止有小话本,还有阿俏最重要的两个秘密记账小本本。
袁氏失笑:“晴姐儿喜欢这个吗?那就留着吧。可要收好了,小心到了府里,被你那些没读过话本子的姐妹们抢走。”
崔嬷嬷则惊讶道:“四小姐认识字吗?还能自己读话本子?”她询问的看向余娘子,余娘子立刻会意道:“我们遇到姑娘的时候,姑娘就是识字的。”
快要靠近城门口了,宽阔的官道也变得拥挤起来,路上的车马行人越来越多,车夫不得不放慢了行进的速度,谨慎小心的汇入了进城的队伍中。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在叶家的马车出现后,慢悠悠的从岔路口驶出来,不着痕迹的朝着叶家的马车靠近了过去。那赶车的汉子太阳穴鼓鼓的,眼中精光四射,肌肉紧绷,显然是一个练家子。
外面越来越热闹,人们的交谈声,小商贩叫卖吃食的声音,还有妇人叫卖梳子绢花手帕荷包的吆喝声。阿俏竖着耳朵,专心致志的“听”着这场热闹。自从开始做一些乱七八糟的噩梦,她就格外喜欢这样人多热闹的场面。
袁氏哪受得了小姑娘这副明明想看却乖巧到不行的模样,立刻就要让人带着阿俏下车去走一走转一转,反正看这架势,她们也要排上好一会儿。
眼看要回家了,阿俏可不想再惹出什么麻烦,她连连摆手,对袁氏道:“大伯母,不用那么麻烦的,我就坐在车窗这边往外面看一看就行了。”
不远处,是一座雄壮巍峨的皇城,城墙上站着好多负责警戒的士兵。
长长的入城队伍里,有背着包袱拖家带口的外乡人,有结伴上香归来的平民百姓,还有特意来做生意的小商小贩,有大户人家的马车和小巧的轿子。这些人中,有人一脸期待憧憬,有人一脸疲惫,有人高谈阔论,有人竟然站着打起了瞌睡。
这样小小的热闹,阿俏也看的津津有味。这就是有皇帝陛下在的京城吗?看着就很了不起的样子。
排在叶家马车前面,正骑着马高谈阔论的是一群国子监的学子。今日是国子监的休沐日,这帮学子们结伴出城游玩,此时方归。
镇北侯府小公子姚西对同窗们谈论的话题完全不感兴趣,他慢悠悠的落在了后面,无聊的四处张望。无意间,就发现了托腮看热闹的绝色少女。
彼时,阿俏正被空中那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吸引了注意力,眼睛紧紧盯着那只大风筝的身姿,舍不得移开片刻,那风筝是一个在官道旁边摆摊卖风筝的小贩故意放飞起来吸引顾客的。
姚西盯着阿俏,只觉得心跳快的不行,欢喜异常,眼中除了这张绝美的容颜再无其他。
阿俏察觉到这目光,立刻警惕性的转头望了一眼,然后嗖的一下缩回了小脑袋,还把车窗关上了,又从怀里拿出一块面纱重新戴好。算了,以后她还是一直戴着这个吧。嬷嬷说的也太不准了,这登徒子明明遍地都是。
阿俏这一连串的动作看的车里人一愣一愣的。
姚西发现自己把人家姑娘吓的缩回了马车里,一时间又是失望又是不好意思。他想起阿俏对那个风筝的喜爱,立刻便纵马向小贩的摊位而去。今日这个时辰了,排队入城的人却多的反常,他骑着马反而更加不好前进,好不容易才凑到了摊子前,精挑细选了一只差不多的蝴蝶风筝又艰难的往回返。
阿俏戴好面纱,也不敢随便探头出去了,就挨着车窗坐着,听起了热闹。
排在叶家马车前面的那帮学子们正好讨论到泰安帝登基以来颁布的一系列政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年冬季赈济灾民的措施。既然已经说到陛下是一个心系天下百姓的仁君的事,自然还要夸一夸陛下少年英才,当年仓促登基力挽狂澜,这两年处理起政事来也是可圈可点。
阿俏听得出神,还和车里的人复述起那些话:“大伯母,阿婶,嬷嬷,你们听到了么?他们都在夸皇上呢。”
阿俏真的很高兴,她忍不住习惯性的歪到了身边人的怀里,被袁氏接了一个正着。袁氏伸手护住滚进她怀里撒娇的小姑娘,疑惑的挑了挑眉,人家夸皇上,自家晴姐儿怎么高兴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