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柯山说的那样,老张头想要当官,其实并不难,好歹他以往也是有官身的,又谋求的只是底层的小官,不涉及太多的利益纠葛,还是在这开国之初,各地官员都不满员、各处都比较粗糙的时候,要拉拔一下,真的是相当的简单。
这不是,这边刚和?秦琼通了气,都不等秦琼去活动活动,只是和杜如晦,房玄龄他们说了一声,这事儿就妥了。而且更让人高兴的是,这事儿办的还相当的体贴,就安排在了山下他们划分?的田地附近。官职也很合适,那就是郑国渠边的驻守军营里的校尉。对,还是校尉,虽然老张已经是个老头了,可作为不用作战的二线部队,驻守兵丁的校尉,人老张头干起来还是挺容易的对吧。
至于为啥这么贴心?这也只能说是老张头碰巧了,运气到了。这郑国渠边上的驻守兵营,那是最近刚成立的,正缺人呢!而且里头的兵还多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让这样的老人统领正合适,所以一下子就便宜了老张头了。
这事儿吧,真说起来,那还是苏半夏带来的蝴蝶。先头还记得不,苏半夏给大唐解决了盐的问题。亲们,一个盐可不是小问题,盐的问题解决了,这带来的好处可不只是换人方便了,与此同时国家财政也宽松了好些,比如某些内陆地方,那多是缺盐的,运进去,能换多少银钱收入国库?还有周围原本关系紧张的部落什么的,用盐能稳固多少地方?稳固了地方能节省多少开支?顺带的这盐又能从这些地方换取多少粮食等物资?可以说,这国家的财政是一下子有了很大的缓解。
而国家财政缓解了,那你说,这已经被杜如晦这样的大才看到了眼里,在李渊等人都已经知道了重要性,并且开始维修的郑国渠的事儿上,能少了支持?这可是关系到三秦故地的粮食自给比例的大事儿,谁敢说轻易放弃?所以喽,在银钱不缺的情况下,安置上一营人表示一下重视,敦促一下当地的官府用心收拾,那是很顺手的事儿。顺带的还为老李家多赚取了一份人心。
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到照顾伤残老兵的。特别是那些已经没有了家,年纪大的,没处可去,又没有一技之长的老兵。往上?数,历朝历代,这样的妥帖仁善真的是几乎不可见。安置到这样的地方,给他们一份安稳的生活,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那真的是一举数得的很。
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即使知道老张头不过是去当个养老营当头头,实?际上?并不能算是什么正经的好活计的苏半夏也忍不住点了赞,对着又一次突然造访,混在他这里吃酒的杜如晦恭敬的行了礼。
“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真说得人多了,真能去做的又有几个,杜郎君,这事儿办的好啊!用心了,真的是用心了。想来那些府兵们知道了,也一定很感激。”
确实感激,这事儿一出来,就是在不知兵的也能感觉得到,十二卫里的人心士气猛地增加了几乎一倍。连着边疆那些个帮着换人的兵堡驻守兵士,都积极主动了好些。
人心这东西摸不着却看得见?,这样的变化别说是对军队十分?敏感的大佬三人组了,就是杜如晦都忍不住想要击节叫好。这会儿苏半夏的话那真是说到了他的痒处,所以喽,难得的,这两个以往动不动就怼一下的一中一小,愣是凑到了一起,感慨起了开国的艰难,和?老兵的不容易。
这个说:这些人打仗打了大半辈子,不让他们流血又流泪,让天下百姓看到李唐的仁义,这事儿干的漂亮,有水平。
那个说:本事无?心之所为,却有如此丰厚的收获,可见以往他们做的还是少了,总说为天下谋太平,却有些浮于表面。百姓们如此容易满足,如此的感恩,他要继续努力啊!
这个又说:天下老兵不知凡几,若是能多做点类似的,让更多的人知道李唐的所为,让更多的人受益,那想来很多地方就能不战而下了吧!
那个点头接口:这个想法好,我也是这么想的,特别是这次过来看了那几个老兵之后,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劝说,老兵太不容易了!只是大唐刚开国,也不知道能做到多少,毕竟国帑不丰啊。类似郑国渠这样,有用又能有产出的地方,又能有几个。怕是有心无?力。
这个接着又给出了法子:屯田啊!钱不够,地来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荒地了不是。有了地,只要给点牛,耕具什么的,让老兵能相互扶持,这还能过不下去?总比他们一个个孤零零的,死了都没人知道强。
得,苏半夏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又有了蝴蝶了。老兵问题……在府兵制的情况下,想想,连着盔甲,马匹都要自备的大唐,突然变得老有所依了,这是什么样的改变?反正杜如晦这会让对苏半夏的脑子那是相当的认可的。直接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给出了一个大雷,哦,这也是他过来的缘故之一。
“让我当官?我才几岁?不是就个空壳子县子吗?我觉得我这样挺好的啊?”
“这怎么能说好?既然是开国县子,是大唐勋贵,那就该为国出力才是。”
杜如晦这会儿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完全忘了当初刚过来和苏半夏怼怼的时候,感觉这孩子很有趣的事儿了。顺带的还想到了一个问题:
“对了,你那些粮食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