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文学
  1. 美剧文学
  2. 耽美小说
  3. 雪淞散文随笔集
  4. 阮铃玉之死的疑问。西施之死
设置

阮铃玉之死的疑问。西施之死(2 / 2)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为了瓦解仇敌吴国,与近臣范蠡密商,要利用吴王夫差“淫而好色”的弱点,实行“美人计”

范蠡在乡间找到美貌浣纱女西施,同她说了此计,西施为了国家利益,同意以身献国。范蠡又将西施训练三年,然后献于吴王夫差。夫差见到西施如此美貌,又如此训练有素,喜不自尽,遂终日与西施嬉戏缠绵,荒于国事。越国乘机进攻吴国,吴战败而亡,夫差自尽。

这段吴越相争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但越灭吴后西施命运如何?她得到个什么结局?这就有一些不同说法了。

一种说法是西施归国后随范蠡隐居。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以为西施原与范蠡有情,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李白《西施》诗云:“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也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

这种说法比较得人心。西施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以身饲虎,委曲求全,为国复仇。功成后她理应获得本国人的尊重,也应该有个好结局。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施归国后被越王沉江。《墨子·亲士》云:“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吴越春秋·逸篇》也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沈是沉的通假字,鸱夷是皮袋子,就是说越王勾践将西施装进皮袋子沉江了。一个有大功的美女功成后竟被杀害,这真是野蛮残酷。

勾践为什么要杀害西施?一说是出于“狡兔死,走狗烹”的想法。勾践担心胜利后范蠡势大,欲害之,而范蠡有先见之明,已隐退,故杀他的情人以示警告。另一说是勾践觉得实施美人计有些胜之不武,故杀掉西施以保其密。再一说是勾践认为西施虽立功,但终是祸水,她能祸乱吴国,也能祸乱越国,故杀之绝祸。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显示了勾践的卑鄙和残忍。

墨子说“西施之沈,其美也”。西施成也其美,毁也其美。可美又有何罪呢,毁灭美的人才有罪。毁灭有大义立大功的美女罪至大焉!

据说江南还存有一道名菜,叫“西施舌”,是用蛤蜊烹制的。说西施沉江后其舌化为蛤蜊之肉。不知人们吃了此菜感觉如何,本人是听了就觉心酸、心寒。一个大功美女冤死,一些人非但不同情,不愤怒,还要将其舌头化成蛤肉做菜,能吃得下去么?屈原沉江,人们吃粽子,那是为了纪念屈原,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啊。

以“西施舌”为菜肴,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命名此菜之人最起码是人性麻木。

从西施结局的传说可以鲜明看出人性的两面:善与恶。世上所有事物都有黑白两面。人性当然也分两面。人性恶可以谴责,但却不会消灭,我们只能希望善能多一些,恶少一些。

事实鼓励了我的希望,在江南,我看到不少纪念西施的物迹。有庙宇,有塑像,有遗迹。一幅西施祠堂前的对联写得真好:“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只合铸娇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