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知勉与李幼嘉更毒,直接攻击萧令德,这货全身都是破绽,没有一年没惹祸,随手捡两条都够使的,这两位是朝堂打嘴仗打出来的,绝对口上无德:“生父若此,耳濡目染十余年,谁敢保证品性,到时候算到周王名下,别让逝者蒙羞!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吗?”
吵得那叫一个热闹!给个亲王立嗣,竟比当初选小皇帝还纠结。
人人都要算计周王的死,由不得苗妃不炸毛!她死了儿子,正在伤心中,已经有人盘算着她儿子的遗产了,这教人如何能忍?所谓同性相斥,苗妃先?掐徐莹:“果然十郎的儿子好,太后当初怎么不过继了去?”看一眼萧复礼,“当初圣人并不在候选之列,太后一眼就没相中十郎家的儿子,这才又找补的圣人。”
从来只有徐莹噎人,没有别人噎她,现在被苗氏这么?一堵,殿中老男人们人人觉得畅快。
周王太妃一辈子也只在老皇帝那里吃了口大亏,亏么,吃一次就够了,这回谁也别想再算计她儿子!然而她儿子又需要一个摔盆捧灵的来办丧事,这事儿她还得求着人家,这问题就来了。
僵持不下之下,苗氏对郑靖业道:“首相为何一言不发?当初圣人对相公何等信任,如今他的儿子去了,你不为他儿子说点什么?吗?”妄图激起一个政客的良心神马的,本身就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郑靖业却好像被感动了:“立嗣事大,不如缓行?,眼下请吴王子权充孝子,大事过后,再定不迟。”吴王妃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吱声。
徐莹道:“这如何使得?别传出闲话说把吴王独子给过继了,到时候不好收场。”
郑靖业道:“是不能因为周王薨逝就随意给他过继子嗣,总要一个好孩子才可,否则出身再尊贵、身体再好、书读得再多也不能够,对吧?”众人一齐点头。
“都叫来不合适,那就一个一个来议吧。”他记性好,功课也做得到家,一个一个把萧复礼的堂兄弟们挨个儿点出来,自然招致一致的反对,周王的侄子里除了要继承父亲爵位的,余下的竟没一个好人!
郑靖业道:“宗室的事情,萧姓之人皆可。唔——”唇角诡异地勾了起来,对卫王道,“听闻十一郎育有三子?”
卧槽!
卫王一头汗:“不好,哪有亲侄子不要偏要过继堂侄的?”
郑靖业摊手道:“我们不是说过,要给周王一个好孩子吗?大伙儿都同意了。这不是亲侄子都被挑剔干净了吗?十一郎模样好,文武兼备,夫人又系出名门,无可挑剔了。”【1】
韦知勉大恨,早知道他该提名自己外孙的——他闺女嫁给卫王世子,生了好几个儿子呢。李幼嘉见郑靖业发话了,马上与郑靖业保持一致。徐莹不肯同意,借用了卫王的观点:“隔得略远了。”
苗妃脑筋一转,她玩阴谋玩不转,却知道最朴素的法则:谁最凶残就跟谁保持一致。当下对卫王哭道:“我丈夫没了、儿子也去了,如今寡妇人家,谁都想塞个破烂货给我做孙子图谋家产,你做叔父的,就眼看着侄子被人作践么?你子孙兴旺,匀我一个又如何?”
卫王也想哭了!这特么都是什么?事儿啊?“再看看,再看看行?么??”
谈不拢,徐莹果断地请苗妃去休息,苗妃道:“你们别想趁我回去了就擅自定了,欺负我寡妇人家,也不怕死后没脸见祖宗!”说得徐莹脸色非常难看。
此后苗妃也不入宫,就往卫王家里去,卫王被她逼得龟缩不出,连兄弟曹王死了想出门都被苗妃给堵了个正着。
为了儿子,她是什么?都做得出来。干脆就带着儿媳妇儿跑到卫王家大门口,让奴婢们跪在地上磕头,又散布了满京的谣言,声称皇太后等人要作践死人、欺负寡妇,给过继败家子,把大正宫里批判诸王之子的话传遍了市坊。又胡编了什么?皇太后娘家、韦知勉等人收了贿赂才要把个坏小子过继给她当孙子等流言,四?处传播。
民?众总是乐于八卦的,管你是不是真的,势弱群体总是惹人同情的,苗氏寡妇死了儿子果然值得同情。满京的舆论都转向?了苗氏一方,卫王一脸便秘地道:“曹王兄弟去了,你让我去他家看一看成不?”
苗妃道:“他有妻有子、有儿有女,你还要上赶着过去,可怜我的儿子啊~孤伶伶的……”
卫王跺脚道:“这不合礼数。”
苗妃道:“呸!这话也只好哄别人了!大正宫我住了二十年!你不答应,就别去曹王家了!嫌我烦,我明儿就去大正宫哭去,天下总有正直之士。”
遇上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你能怎么办?强行镇压是个好办法,奈何郑靖业有意纵容,还状似无意地撑腰。杞国公家到底脸皮还没有厚到家,徐莹就算记恨苗妃也只能收手。苗妃又跑到曹王家一大哭,哭得卫王为了让兄弟能够走得顺利一点,不得已交出一个孙子当买路钱。
周王太妃完爆皇太后与朝臣。
苗妃占了大便宜了,且不说承嗣孙是卫王的亲孙子。这孩子还有萧深很好的基因,长得也很可爱。孩子他爹萧深也是个极有前?途的宗室子弟,连番因老皇帝喜欢与自己努力还有战场上的功劳爵已至咸宁侯,日后有什么?样的发展还说不定。有这位亲生父亲帮衬着,小孩子的成长会顺利很多。这又不像过继皇帝,还要防着追谥生父什么?的,抱过来就是周王儿子没得跑了。
过继手续一办,孩子往周王灵前一抱,苗妃终于松了一口气。
与周王丧事的大吵大闹满京都八卦相比,曹王的丧事就“低调”得多了。虽然曹王妃不大痛快,她是继妃,新任的郡王不是她生的,她的儿子只有一个得了个伯爵。总体来说却没有闹出什么?事儿来,因曹王妃还活着,家也没有分。就这么?还继续过了。
曹王家的事情却与郑家有些相关,六郎郑瑞的妻子萧氏是继妃所出,两人要给曹王服几个月的丧。
几件白事笼罩着,京城这个年却过得依旧热闹,主要是周王过继子嗣的事儿信息量太大,豪门恩怨神马的,真是刺激人的八卦神经啊!诸王则只能连叫晦气,周王太妃这个脑残太特么凶残了!然而事已至此,谁又能把她怎么样呢?不看僧面看佛面,谁能跟卫王亲孙子怄气呢?
新年就在八卦中度过,过了新年,郑琰也将除服,学校开学,崇道堂的人增多。总数达到了一百余人,比起郑琰设想的二百多的最终峰值还差着将近一倍,学校的承受能力还是够的。由此越发佩服起自己的“先?见之明”来,幸亏又聘了助教,不然这人手还真不够用的。
作者有话要说:【1】说明一下,过继,原则上是按照血缘关系就近。但是这里是皇室,愿意遵守礼法的时候就遵守得一点差错也不能出,不愿意的时候,或者说强权之下,错一点也就错一点了。
另外,加解释萧复礼过继的事情,又写到了过继,就再说明一下吧。因为看到有人说萧复礼是婢生子什么的,过继当皇帝不合礼法,世家居然没有反对一类。萧复礼已经被承认了萧氏子的身份,则与世家的情况一样,只要被承认了就是这家的庶子,不承认的才不算这家的孩子。
这里也不拿皇室说事了,说说世家渊源的时候吧。三国时袁家“四世三公”,袁绍是庶子,袁术才是嫡子,因为他们的伯父无子,所以过继了袁绍去做儿子,从父辈来算,袁绍的身份反而优于袁术。袁术时常骂袁绍为“婢生子”,袁绍也确实是庶出,但他就是过继给了伯父了。《三国志》裴松之按——臣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
又有六朝世家以庶子过继事,因为记不太清,一时找不到史料为辅证,姑且不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