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荇便是最早得知的人。
那日大宛事变,闹的沸沸扬扬,自己的耳目也第一时间内就派人传来了音信。
他原是按兵不动,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倒也想看看到底是谁胜谁负,终究是小皇帝太年轻,不敌慕容云熙的老辣。
这件事情影响的不只是大宛,大耋朝野听闻后也是不小的震惊。
朝臣们讨论着,如何才能使得自己的国都在这场战役里获得最大的利益,简而言之,参与还是不参与。
他们都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也是大宛最脆弱的时候。
但是参与的话,风险是不小的,不成功就会惹得一身祸,不值得。
其中总有人想去试一试。
新晋朝臣柳瑜一早便写好了自己的谏书,找了人第一时间递给楚荇,要面见楚荇。在他眼里这是一次不可错失的良机,如果能够抓紧机会,拿下大宛指日可待。
“我们可以借这次机会,以兵变为由,为小皇帝讨回公道,这大宛朝堂君不君,臣不臣,自然是我们出兵之时。”柳瑜躬身向楚荇侃侃而谈。
楚荇扯了扯嘴角,说:“你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不能轻举妄动。”
“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再拖下去,等大宛再次立新的皇帝,那就有点难度了。”柳瑜有些着急,抬起头看着颇为悠闲的楚荇。
“我连那玉符都还未参透,有何可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先等我参透玉符再说。”楚荇淡淡地回应道,对这件事表现得并不热衷,似乎是铁了心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讨伐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