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文学
  1. 美剧文学
  2. 耽美小说
  3.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4. 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
设置

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2 / 2)


夏思痛听了,也不由得精神一振,道:“说得好,说得好,只要是为了振兴中华,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在下也是责无傍贷,愿尽微薄之力,那怕是赴汤蹈火,也再所不避,只是不知在下有什么可以为贵众效力的地方。”

秦铮笑了一笑,道:“我们想请夏先生再去一趟日本,一是联络有志报国之士,到山东来和我们一起共商救国大计;二是尽力说动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只要有报国之志,便可以让他们到山东来,我们会量材录用,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以致用,亦能救国救民,实不相瞒,我们这里的工业化建设,正缺少有文化的年轻人。”

夏思痛点了点头,兴奋道:“好,在下责无傍贷,在下在日本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交结了一些立志报国的团体,多有热血报国之士,可以为贵众联络,共商救国大计;而且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确是颇多,而且均有报国之志,在下必会说动他们来山东。既是如此,那么事不迟疑,在下马上就动身去日本。”

其实穿越者让夏思痛去日本,和在日本的这些反清团体建立联络只是次要目地,毕竟穿越者自有自己的计划安排,并不会参与他们的反清活动,只是想借用一下他们在海外的人脉关系,在南洋打开商路,而主要的目地是吸引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到山东来。当然这两个目地也并不矛盾,因为在日本的这些反清团体中,就有很多都是中国留学生。

现在华东政府面临的主要几个困难之一,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人极度缺乏,由其是在建立工业化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参与。而在短时间內,华东政府是很难大幅提升自己的人口素质,因此华东政府也想尽了一切办法,己从上海陆续引入了200多名学生,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又将目光盯到了海外的留学生身上。

留学生的素质当然要比留在国內学生要高一些,而且毕竟是出过国的人,因此也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叧外只要是在外国留学的学生,对清廷的忠诚度都会大幅下降,这一来是因为国外的言论相对自由,由其是在外国谈论中国的时政事情,基本就是百言无忘,外国政府当然不会管,而清政又鞕长莫及,而且在海外谈论中国的时政,对清廷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说;二来是国外的反清革命团体多如过江之鲫,他们自然更是极力的贬低清廷。就是像康有为这样的保皇帝,要侏的也只是光绪一人,对清廷的其他人,由其是慈禧,也是横加指责,当然清廷自身的糟点也太多了,根本都不用抹,自身就是黑的,而就算有个别想给清廷洗白的人,也找不到几条理由。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的环境之下,就算是有些在国內对清廷还有一些忠心的年轻学生,出国之后都用不了多久就改弦易辙,成为坚定的反清力量。而这也更符合华东政府的需要。这也是留在国内的学生无法相比的,中国国内的学生,还正有相当一部份正在苦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考。

其实淸廷外派留学生到是很早就开始了,在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廷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因此也称为留**童。尽管这一次留美是虎头蛇尾,大多数人都沒来得及完成自己的学业,但其中不乏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如詹天佑、蔡绍基、唐绍仪、梁敦彦、蔡廷干等。

而后来尽管淸廷再沒有官方再组织集体出国留学的行动,但公派出国留学却从未中断过,只是多以地方民间或是学堂的名议进行,如1877年福建船政学堂就陆续派学生赴英留学,学习海军知识,而这批学生就是后来北洋水师的骨干;后来盛宣怀创办北洋大学堂,也陆续送学生赴美留学。而民间也有一部份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另外还有一些教会在中国创办的学校,也组织过一些学生出国留学。

甲午战争是中国留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出国留学的总体人数并不多,而且多以公派居多,自费较少,留学的目的地则以美英等欧美国家为主;而在甲午战争之后,出国留学的人数陡然大增,而且自费留学的人数比例在急涨,留学的国家却是以日本居多。

这主要是因为清廷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警醒了不少中国人,认识到只靠洋务运动这种修修补补式的改变己经不能拯校中国,因此只能到在国外去寻找救国之路,并且全方位的向外国学习。而日本以一个茸尔小国,通过明治维新之后,却一举战胜清廷这个老大帝国,这也让不少中国人对日本刮目相看,而且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因此当时普遍认为日本的自强之路更是值得中国借鉴。

在戊戌年间,康有为上书劝光绪变法革新,所举的例子也是校仿日本明治天皇,加上赴日本留学的费用也要远比赴欧美留学便易,于是大量的中国学生都选择自费去日本留学,包括相当一部份在日本学习军事,于是在一时间赴日留学的人数也急聚增加起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