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同,北大元培没有选择照搬漂亮国的制度,而是在这基础上,制定出了适合北大的一条人才培养模式。
可惜,以现在看来,似乎失败了。
“那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约翰沉思了一下,问道。
“我似乎把这个新学院的模式想得有点简单了,现在有些迷茫,我该如何掌舵这条船?”陈灏有些茫然。
虽然有系统可以查看到对方的属性值,然后可以让对方少走弯路。
但是问题来了。国内高考为什么不分文理科?为什么大学都在探索新的本科教育?专业化教育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全方位的全才。
要是按照【洞察】技能去培养对方最突出的地方,这不还是专业化教育吗?这就与他设立光华学院的初衷冲突了!
他要的是全才,而不是专才!
可是也不能照搬漂亮国的体制,毕竟人家大学一个班多少人,我们一个班多少人?
目前,就是汉化遇到了问题。
这也是陈灏解决完硅谷的事情,前来拜访约翰的原因。
从20世纪初迄今,斯坦福大学共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本科教育改革。
尤其是2012年的改革是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也是一举奠定了斯坦福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而主持这场本科教育改革的,便是陈灏身旁的这位约翰校长。
约翰摇头一笑,用着不太熟练地汉语说道:“《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有一个典故。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陈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段话就是成语“南橘北枳”的由来。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要借助齐人盗窃羞辱晏子,但是晏子却借助橘子因为生长地不同,最后也会从南方之橘变成北方之枳。
意思就是反讽对方,齐人在齐国都老老实实的,唯独到了楚国就开始盗窃,是你们楚国的水土不行,才让人变得喜欢盗窃。
“想要摸索出适合自己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很困难,这不像是牛顿三大定律,没法有一个适用所有学校的定义,影响因素太多。”约翰感慨万千,改革必定有风险,斯坦福能够有今日的成功,背后同样是不为人知的险峻。
陈灏明白约翰的话,但他脑海中还是有些朦胧,忍不住问道:“约翰,你说的我都懂,你能给我提点意见吗?”
他没那个时间去慢慢摸索,制定。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既然斯坦福能够成功,那么老约翰肯定有一些心得,来都来了,肯定不能空手而归。
“耶鲁大学理查德校长曾在第四届华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通识教育在华夏教育发展中的角色的演讲,批评华夏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是跨学科的广度,二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约翰显然对华夏教育研究不浅,十分犀利地指出:“这两点批评的很中肯,我觉得当前华夏本科教育有两点不足,第一个不足是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明,不明确通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二个不足是学生学到的知识碎片化,批判思维与行动能力也无从养成。”
听到这里,陈灏眼前顿时一亮,握紧拳头,兴奋地大喊道:“我明白了!”
“重塑培养目标,打破学科樊篱,突出能力,知行合一,这才是华夏通识教育的要前进的方向!”
这一刻,他眼前的迷雾散尽,找寻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也是适合光华大学的路。
ps:下一章先别看,还没写完,拖延症发作了,抱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