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迷离悬疑的气氛、孤寂的太空舱生活,令人直觉联想到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塔可夫斯基的《索拉力星》,而片中人工基因复制、植入虚构记忆的桥段,更令人想起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
——《综艺》
“相较于众多大而无当、堆砌华丽视效的科幻巨作,《月球》就像是一个袖珍的逸品,它没有恐怖的太空怪兽、浩大的战斗场面,仅由一人演员对着电脑与分身自言自语的戏码,便成功传达了太空冷酷异境中渺小个体所经历的存在危机、现实幻灭,并藉由资本体制和人性需求间的悖论,辩证了新兴科技如何该介入人类生活的深沉议题,沈林的演绎又让故事增加了很多看点!”
——《卫报》
“《月球》,一部有着余温的冷酷电影,片中的人性很可恶,但机器人莫斯却很可爱,它的伦理规范显然更符合阿西莫夫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一切行为以保护人类为最高依归,而它在片末作出的道德抉择,比起某些冷血的资本家更有情有义,仿若其拥有一个高尚而饱满的灵魂。”
——《银幕》
第二天,戛纳场刊都有报道《月球》,给的评价很一致,非常不错的电影,沈林的表演也让人耳目一新…
最终,《月球》的媒体评分为2.7分,与李沧东的《诗》分并列第三。
排在首位是迈克·李的《又一年》,评分3.4,唯一一部过3的作品。
插一句,迈克·李04年的《维拉·德雷克》被戛纳拒绝,然后他去了威尼斯,斩获了金狮奖…
《月球》不是一点毛病没有,事实上,《宇宙静悄悄》、《九霄云外》早就探讨过差不多的问题…
《九霄云外》讲述了黑心企业在外太空矿场剥削、毒害工人,引发主角义勇反抗的故事。
邓朝、王龙正包括特意赶来捧场的陈可欣、范小胖接连对他表示祝贺…
陈可欣的人人影业带着《十月围城》、《神奇侠侣》来戛纳卖片子,销量还行,听说卖出了36个国家、地区的版权。
……
《月球》放映之后,一堆评论发往国内,尤其是时光影讯上面,迅速掀起了讨论。
不过讨论的话题除了沈林的表演、《月球》的剧情,克隆人啥的,还有…3D效果!
“3D非常不错,不比《爱丽丝》差到哪!”
“我也看了,3D效果爆赞!”
“立体感很明显,前景的边缘分割和背景补图也特清晰,最让我惊讶的是头发的线条分割的很明显,看来沈林玩技术有一套!”
这些是在戛纳看到《月球》的国内影评人、时光网的工作人员…
但大部分人不相信,觉得是水军!
呃,这么说吧,一直到2015年,还有很多人怀疑内地的3D技术,著名言论:这帮连前景背景都分不清的垃圾,我就不说了,国人的技术啊…还是好好把自己的2D的技术先搞清楚后,再来涉足3D的领域吧!
咱们的技术并不弱的——《2012》后期转制3D就是国内接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