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铸商人会把好钱回收融化改铸私钱。
而如果朝廷铸的钱用料太足本身价值超过币值那就会出现不法商人把铜钱融化去铸铜器获利的事情。
如何寻找一个平衡就显得十分难得。
所以历朝不断的发行新铜钱其成色用料配比都是不同的就是为了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比如大明以白银充当本位朝廷就得根据市价不断的调整铜钱的比例以此来达到一个相对的兑换比例。
比如现在崇祯通宝太不值银子那就得加大他的用铜料甚至提升重量等以此让铜钱增值涨价最终达到想要的比例比如说一两银子一千钱。
但现在大明崩成这样谁还顾的上这货币的事。
朝廷干脆自己也不待见铜钱征税等都用银子偶尔也印些宝钞来坑人但宝钞这种东西早没信用了拿来发军饷抵官俸不过是让人恨牙痒痒而已。
铸钱币本来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管理得当这里面就是一笔财收。而如果朝廷稳定有良好的信用甚至可以发行钞票用少量准备金发行更多的钞票这里面利益更大。
可惜大明的皇帝们目光短浅宝钞在洪武年间就玩的不值钱了更别说其它。连铜钱都让他们玩崩了白白损失了好大一笔铸币税。
朱以海瞧着那些洋银又要来了不少铜钱有嘉靖钱有万历钱也有轻薄易碎的崇祯钱更有不少仿制私铸钱。
货币混乱既影响工商民生还白白损失了大笔财政收入不由的心疼起来。
“虞卿现在朝廷有没有能力铸造新铜钱?”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皇帝铸一个年号钱也实属正常操作虞大复倒没多想“当然可以不过如今战乱铜料紧缺工人也流失的多铸钱不易而且成本高私铸又多几无利润甚至得亏钱。”
朱以海点了点头。
回去后他便仔细思考起货币的这件事来大明到现在早离不开银子了白银本位不可改变但现在的这套币制确实太过混乱。
他想重新整理货币体系最好是白银铜钱一起搞搞好了既有助工商和民生还能从中得到丰厚铸币税岂不好?
他首先想到的是仿银洋铸银币规定面额币值按面额交易而不是再要复杂的鉴定成色升降水称量甚至剪切使用。
如果能够流通银币铸银币就跟铸铜钱一样这里面是可以调整成色、面值是有利可图的。
只要不一上来就搞的太夸张过份那么应当是能得到接受的。
本来现在民间也有一些商人开始使用自制银饼制造精良有独家防伪等印记每个价值纹银五钱方便交易不用再剪碎称量验色等主要是内部流通。
朱以海如果直接按洋人的银洋那样制造比如一枚面值一两纹银重一两但实际可以再添些铜等比如跟袁大头一样含银八八七铜一一三使的银元更坚固耐磨损等又能恰当的留些铸币之利。
规定银元的价值就是十足纹银一两这样银元实际成色就是降水二四与宝银升水二四恰相反是降水二四即一百两银元实际含银九五两二五十两则实际折纹银四十七两六。
这银元一百两里少四两八在实际使用时不降水就是规定他虽含银折纹银才九十五两二但他就当纹银一百两用这四两八就是包括铜料、工钱等在内的铸银币毛利
肯定有不少利。
只要朱以海宣布银元可以无限兑换纹银那么他的信用是能起来的只要大家接受了流通大了这利润也就到手了。
然后根据这大明银元为本位锚定拟定新铜钱的材料、成份比如大明之前的铜钱有用黄铜也有用红铜的然后加铅。
铸出黄铜钱和红铜钱。
但是后来历史上鞑子就增加了锡在里面让黄铜钱变成了青铜钱这种铜铅锡合铸的钱如果再融化后是造不成铜器的这避免铜钱被毁坏铸器。
按材料成本适当的调整铜铅锡成色最后再算好人工等成本再留下一定的铸币利润那么理论上完全可以做到一千文铜钱兑一两银子的。
从五千五百钱兑一两银子或嘉靖金背铜钱两千四百文兑换一两变成一千钱兑一两银子新铜钱肯定得用料更足钱更值钱就可能引来大量私铸就算加入锡防毁坏铸器但私铸会是个问题。
当然只要把这里面的利润空间留到恰到好处再加大打击力度也还是能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的。
比起那种强行铸造大钱铸什么当百、当五十等钱的直接抢劫来的更好。
朱以海想铸造新货币既想从中赚一笔更还想要稳定货币体系稳定统治区内的稳定。
当然也可以自己做假造些粗劣的私铸钱到鞑子占领区去流通搞乱他们的市场。
铸造银币的技术方面其实没半点问题银币再怎么样也比铜钱更好铸哪怕把银币增加币值比如一两的外再增加五钱、二钱、一钱的但最低的一钱银面额的那也起码相当一百个铜钱了。
换位思考下朱以海觉得其实也可以再铸些大钱比如两文铜钱五文铜钱十文、二十文。不是单纯的铸大钱抢劫百姓而是通过提高含铜量比如把孔方钱改成铜币提高含铜量、钱币重量等让本身价值上涨达到相对应币值的价值那就不再是抢钱而是丰富货币面额方便交易了。
毕竟一钱的银币那也至少值一百铜钱那么在一钱银元和一文钱之间肯定还需要些中间单位才更方便交易。
如果百姓不再剪碎银子使用就必须得有个合理的中间单位货币但银币不可能再做成五分两分的所以把铜钱做大点。
甚至如二十文、五十文的铜钱里也可以掺入银来提高他实际价值。
朱以海全身心投入通宵达旦的研究到第二天中午他通红着眼睛叫来了虞大复、陈潜夫、方逢年、徐石麒、沈宸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