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牌子上原来就是“修补房顶漏水”之类的字样。
因为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传开了??并且“项目”越补越多最后变成了纯文本模式。
但是谁能想到??看似笑话一样的卫星打蜡、上油、翻新却是未来一个利润惊人的高科技行业??远比这些年才开始热起来的??还不算太过成熟的火箭重复发射利用项目有前途。
第一??这是因为人类目前的火箭仍然是面临高温、高压、高强度外冲击大环境的运输工具这种运输工具的一次性利用本身就是在提高可靠性。
因为所有的部件只需要最大工作大约不超过30分钟就能完成本职任务。
让一个高风险的发动机系统从可靠性最大30分钟强行提高到300分钟甚至更多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是在技术不足的时候。
另外火箭本身没有实际经济利益火箭最终工作的目的是往轨道上发射有效载荷。
包括所有的卫星、飞船、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等等。
这才是火箭工作的意义。
而所有的这些弹道飞行物体都可以看做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而卫星本身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大型、重型卫星绝大多数情况下远远超过发射它们的火箭的成本。
对大多数重型卫星来说哪怕发射他们的火箭可以连续重复使用5次甚至10次都不如让这颗卫星能翻新使用一次更有经济价值。
以天夏最常见的火箭和卫星为例长三乙火箭的国际发射报价大概是6000万到7000万美元。
若发射的卫星平台是东方红三号那么成星的售价大概是2亿美元左右。
而以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的成星售价可能超过5亿一颗。
更先进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甚至超过10亿美元。
这还算比价便宜的价格呢要是采购西方的同类卫星可能需要15亿美元一颗。
因此现在哪个国家采购大容量同步通讯卫星卖卫星的一方干脆都是“买卫星送发射”的。
一颗大容量通讯卫星的寿命在10年到15年等于一年消耗一亿美元。
若能翻新延长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寿命就等于创造了5到10亿美元的价值。
而且十几年过去了科技肯定向前迈了一大步这时候给它更新更新设备让它更适应现在和未来的任务那就不是简单的省钱了。
先不说延长一次足够发射多少次火箭的了单单火箭发射“不是100%成功率”这一项就够很多人犹豫了。
是啊万一发射失败了不仅钱被扬了国家的未来需求也跟着被扬了。
一颗卫星的推迟升空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未来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策略。
比如有的国家买了一颗气象卫星想靠这颗卫星实现自主的天气预报摆脱某些国家得天气预报控制省的某些国家在提供气象数据的时候也夹带私货但是当这些卫星发射失败之后那往后几年的时间就必须接着忍耐了。
但是当“这颗卫星”已经在太空轨道上那就两说了。
只要你不是主动的让卫星减速然后让它快速的进入大气层烧毁它是可以在地球轨道上待很长时间呢。
如果这个时候给它换换零件加点燃料让它从十年前的卫星用起来像是今年的卫星那岂不是又安全又先进吗?
而且还有一个更绝妙的方法。
a国在太空没有卫星不能升级那么b国甚至可以把自己国家报废的轨道卫星修一修升级一下直接在太空卖给a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