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想什么?”
看到苏青看着自己若有所思的样子,诸葛亮忍不住问道。
一路上二人倒也谈过不少关于兵书战阵以及用兵方略的事,只是苏青并不想多说罢了。因为这个少年好像有着出人意料的聪明,苏青并不想给孙策将来培养出一个强大对手——从苏青对诸葛亮的旁敲侧击中可知,他好像对效力于东吴并不感兴趣。
苏青问他为什么?他居然说大哥已经有去东吴的想法,自己若去,也不过是跟着大哥的脚步走罢了,没什么意思。
从这上面看,这个孩子倒是个有志向的人。
所以苏青也就一直不愿意把自己所知的尽心相告,只是偶尔无聊极了,才陪他说上一两句。
“我在想孙坚。”苏青叹着气道,“白白放弃了荆州这么好的地方,去为朝廷抛洒热血,却落得如此结果。”
“荆州乃要地,便是得之,只怕也将成为天下诸候眼中钉,想要守住也是不易呢!”
诸葛亮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倒是让苏青有些吃惊。不过他既然这样想了,也就随他去吧。现在北方正值战乱,若是孙策此时能得荆州,再西入川中,则天下不足定也!北方双雄曹操与袁绍的对决,只怕也不远了吧?这的确是在江南奠定基业的机会呢!
“小哥说这话,却也有失偏颇呢!”
路边突然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苏青一惊,往出声处望去,只见一个壮年人带着一个少年和一个青年正在路边坐着,好像是休息的样子。
见有人插话,诸葛亮倒也有些讶异,便上前搭话。苏青倒是怕万一是什么歹人,出了什么事自己过意不去,便也跟着上前,并让前行的队伍稍停一停,同时也示意几个侍卫靠近——临近荆州,还是小心些的好。
听了两句,原来他们是荆州豪门庞氏的人,年长的那个名叫庞德公,身边二人,青年是他的儿子庞山民,那个还未及弱冠的少年名唤庞统,是他的侄儿,因为有事要去桂阳,所以路经长沙,正好在此歇息。
听他们聊了两句,苏青颇感无聊——不过就是论荆州的地形,以及日后的发展优劣罢了。苏青很是为这三个姓庞的感到可怜——刚才诸葛亮那番话明显是反话,是跟自己开玩笑的。这几天来,虽然自己不是时常跟诸葛亮交谈,但也都跟他说过不少通过荆州西取川蜀,然后划江而治,南抚交越,西和诸戎,再乘凉州动乱平定西凉的方略。如今中原大战连年,民生凋蔽,只要从南郡、汉中、、扶风、秣陵、九江等地派出小股部兵前后搔扰,不出数年,中原可定矣!中原定,则天下安。
诸葛亮也很聪明,并没有把这几天来与苏青共同探讨的东西都说出来,只是谈了些小处的局势,以及对各路诸候的评价。
对人物的评点上,当属许子将最为出名。当年苏青在洛阳长安时,也经常听到一些关于他评点人物的轶闻,而她的老师卢植所交往的人物,也都是一时的俊杰,相聚时也常谈论些天下间的人物。所以苏青对于很多人物,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诸葛亮受到她的影响,也对天下间的形势和人物有了全新的看法。现在与那几人一番谈论下,居然谈得热火朝天,一是忘了出发。
特别是那庞山民,对什么话题都感兴趣,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副名士的作派。他的父亲庞德公偶尔也点醒他几句,或是将话题岔开,或借着他的话旁敲侧击地考较诸葛亮的学问。只有那庞统,不是别人问他话,他是不主动开口的——但是话一出口,倒是条理清晰,井井有条。
苏青看他们谈得起劲,且又日到中午,也颇为无奈——又不好去催,只好吩咐索性埋锅造饭。
饭好了,诸葛娉将饭菜送了过去,顺便请庞氏三人一起进餐。
诸葛娉长相甚是不俗,那庞山民正值青春年少,居然目不转睛盯着看个没完。苏青心下有些鄙夷起这三人来,便咳嗽了一声说:“孔明,快些用饭吧,吃完还要上路。”
“这位是……”
庞德公看着苏青,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苏青对他笑笑:“无名之辈,不足为高人所闻。”
庞德公见苏青不给面子,也不以为意,只是起身说自己也有要事,不便在此久留,适才与孔明相谈甚欢,一时忘了时间,如今也不吃饭了,要就此拜别。
诸葛亮见苏青与庞德公等人并不甚友好,也就没有多客气,也起身相送了。
“君此去荆州,若有难处,可去投我好友黄承彦。此人是我至交,又与荆州牧刘表有姻亲关系,君持我信物,定能让其相助。”
庞德公从怀中取出一块玉玦递给诸葛亮,孔明也没有多做退辞,谢过接下了——对于作为人质的他们来说,有个保障总是好的。
“你觉得这三个人如何?”在送走庞氏三人后,诸葛亮这样问苏青。
苏青看着诸葛亮,觉得这话问得有意思:“你刚才与他们谈了那么久,我可是一句话没说。你还要来问我?”
诸葛亮笑而不答。
苏青也笑道:“言多必失啊!”
诸葛亮点头笑着:“果然言多必失!”
过了长沙,一路北上就到了襄阳。只是天色已晚,便找了一家客栈,先住了下来,准备明日面见荆州牧刘表。
——当初刘表为什么不在南郡的郡治江陵设立刺史衙门呢?
这是诸葛亮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