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养成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作为一个小包子被养成是个痛苦的过程,作为一个从小就被寄予很高希望的嫡子那更是一个劳累的过程。
三岁不到的嵇璜童鞋就开始学习了。
每天,天刚亮就得起床。嵇璜想起两千多年前,自己一样的出生不凡。恍然已经千年过去了。
嵇璜聪明好学,这是嵇家人的公认的。作为大哥的嵇瑗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大儿子还小的弟弟,二哥嵇瑛从小就是个静不下的主。
所以每次都会拿些小玩意哄嵇璜:“尚佐乖,来哥哥带你出去玩,咱们不念书了。上街可比读书好玩。”
“二哥,爹就在你后边。”嵇璜童鞋面不改色的继续研究手中的楚辞,丝毫不管嵇瑛的死活,嵇曾筠老当益壮硬生生地把嵇瑛扔了出去。
看着聪明认真地小儿子,老脸高兴地笑作了一团菊花。但他不知道那看似很乖得小儿子在想什么不然不气出病来才怪。
嵇璜的小脑袋在想,我写的东西居然还有人写注疏。而且把当年我随便写来当消遣的东西都能写出怎么多体会,真是后生可畏啊。屈原爱国是真的,但是当三闾大夫时是很忙的那个楚怀王没什么才能,自己要干的是太多了哪有什么时间写诗呀。那是流放时没事干,心里又憋气看到国家萧条而无能为力。就把情绪发泄在诗上,这就是楚辞诞生的真相。
放下楚辞,看着书架上的四书五经。嵇璜感觉很悲哀,虽然孔子、孟子比自己早出生几百年。但是当时自己那个年代对仕大夫而言四书五经并不是入仕途的标准。所以根本不像现在那么细细研究,何况自己并不喜欢儒家思想。而且死后就更加不喜欢,那种为统治服务的理论。在地府,他还是更喜欢读读外国文学接受世界的思想。何况这还不是自己理解的,而是朱熹的八股论,就像当代的学生考试那样,照搬格式填文章。相比而言还不如自己写的楚辞那么随意。其实屈原本人还是很豪放旷达的。(其实就是闷骚。屈某:“作者,你不说话会死人吗?”)